Saturday, 18 July 2015

上海旅遊探亲之行 - 田子坊 完结篇

上海老弄堂,适合白天的时候随性漫步遊蕩,很有特色的建筑 ,处处给人惊喜!














游客在田子坊大多仅停留几小时,无法真正体验石库门的生活,随着民宿的开放,商家的营业时间延长到更晚了。



这是早期老上海居民所取用的水井。



目前还是有人居住在田子坊的民宅。


无意中看到这幅诉求。


在小巷里,很沧桑,却有老上海的感觉,这是上海的一大特色,可以走走看看,感受一下弄堂风情!




田子坊,我们再见了!

Friday, 17 July 2015

上海旅遊探亲之行 - 吃在上海- 3

已经在上海这么多天了,这里的菜肴通常油多,調味料下很多,导致口味非常重,吃起来有点腻。

这次还是选择吃越南的食物,不是很油,口味清淡,这就是我喜欢的原因。

环境清静和食物美味是吸引我第三次到这“大茴香”越南餐馆用餐。






这越南河粉看起来有点类似怡保的“鸡丝河粉”,有趣的是它把丝滑的河粉加入滾燙的汤水里,把所有的配料都放在两个盘子,店家也没说明如何吃法?



唯一想到的是把所有的配料都倒入大碗里,搅匀后原本以为汤水会变暖的,其实还是热腾腾的,一口接一口的吃着河粉再伴随热呼呼的汤水,真是大快人心!
刚好外面在下雨,天气有些冷,肚子特别的饿,这貌似“鸡丝河粉”来的真是时候。



粗米粉凉拌香喷喷的肉片,再撒点花生碎,确实吃起来口感就不一样了,这样的组合配搭的真妙!



这酱料有些微的辣,可以沾肉片吃,有不错的感受!



这法国面包夹了香气十足的肉片,一口咬下脆中带软的面包,那肉馅香喷喷的溢满了整个嘴巴,👍!


大茴香!我会想念你的,再见 了!






Monday, 13 July 2015

上海旅遊探亲之行 - 国际化的早餐

早上起来,儿子说要做早餐给我们吃,他开始准备时,我发现他用了上海制作,却掺和了北美与新西兰原材料的面包。



用了泰国的肉丝和調味料。



首先把面包抹上調味料。



再加入肉丝。



把面包斜折就如同三文治了。



上海的面包、泰国的肉丝和調味料组合而成的三文治面包,再冲泡一杯来自马来西亚的Milo, 真可谓是名副其實的国际早餐了!



孩子,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遇见了你们!










Sunday, 12 July 2015

上海旅遊探亲之行 - 吃在上海- 2

午餐还是去吃了东北菜。


小肉丸搓的圆圆拿去炸过后煮酸甜,那醋酸拿捏刚刚好,有本地“古老肉”的口味!



把“九菜”包进面团炸的酥脆,那扎实饱满的“九菜”吃的非常过瘾。




切的薄薄兼瘦中带肥的肉片,用小根的西芹茎、葱段和辣椒干炒的香气十足,微辣带咸香配着白饭吃是最搭的!




墨鱼炒青红灯笼椒和大葱,微辣的花椒香兼调料够味,这口味适合我们的味蕾,蛮喜欢吃的!




烟熏肉、大白菜、冬粉、酸菜和螃蟹
炖煮成的“酸菜”,食材已经焖炖的软绵,入口即化,不需要沾那配备一起的酱料就很可口了。酸酸的汤水,给这道菜加分了不少。




灯笼椒切片焖煮的很软,大颗的蒜头配送入口,有春暖花开的感觉....可惜油腻腻的,这是美中不足之处。




整道菜纯粹用玉米做主角,玉米香甜兼酥脆,其实饭前或饭后当小吃更恰当,这是我个人觉得的。



份量大和细腻的滋味,东北菜如同东北人一样,性格中透着坦诚热情、朴实豪爽的是给人最深的印象。







Saturday, 11 July 2015

上海旅遊探亲之行 - 田子坊-1

走进田子坊,那迷糊的感觉特别强烈,穿梭在小巷的商店,从茶馆、露天餐厅、露天画廊、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,以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,可谓应有尽有,有如迷宫般会让人迷失方向..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四天里走了三躺田子坊,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,这就是田子坊迷人的魅力!

田子坊,期待我们很快的再相见!


















Thursday, 9 July 2015

上海旅遊探亲之行 - 田子坊

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改建而成,走在有味道的小巷,就不难体会田子坊与众不同的个性了。

石库门是上海相当有特色的建筑类别,狭小的小巷,门对门的结构,到现在保留下来的都很有味道。




田子坊有好多的巷口进入,穿梭在迷宫般的小巷里,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进入你的视线。














畅游在田子坊这里,随处可见这样的老式石库门,那里有的地方还的确有人居住,很沧桑,老上海的感觉很浓烈。












石库门是什么?

根据上海市旅游局政务网/上海旅游会展网等的资讯,石库门是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住宅形式,兴盛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。总体布置都采用欧式联派风格,但是内部结构却流露着江南民居韵味,这中西合壁的组合,就成为了石库门建筑最典型的特征!

为何叫它“石库门”?

根据上海市旅游局政务网/上海旅游会展网等的资讯,这种建筑的大门都用石头做门框,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,就像给大门戴上了一个”箍”。起先这建筑物被叫做“石箍门”,但因“箍”与“库”在上海话中发音相似,久而久之,就变成了“石库门”,一直叫到今天。